為什麼貓咪需要定期看醫生?
貓咪是非常會隱藏不適的動物,許多疾病在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,等到主人發現時,往往已進展到中晚期。因此,「預防性健康檢查」比「症狀出現才看醫生」更能延長貓咪壽命與生活品質。
貓咪看醫生的基本流程是什麼?
一次標準的就診流程通常包含:
- 問診(飼養環境、飲食習慣、是否有異常行為)
- 觸診與理學檢查
- 體溫、心跳、呼吸檢查
- 若為健康檢查,通常會再安排抽血、驗尿、影像檢查等
不同年齡的貓咪健康檢查建議頻率
年齡階段 | 健康檢查建議頻率 | 說明 |
幼貓期(0~6個月) | 每月1次(疫苗+成長追蹤) | 疫苗注射與寄生蟲控制為主 |
青年期(7個月~6歲) | 每年1次 | 一般年度健康檢查,包含血檢、驗尿 |
高齡期(7歲以上) | 每年2次以上 | 建議每半年做一次高齡健檢,觀察老化症狀 |
有哪些情況需要臨時就醫?
- 食慾明顯下降超過 2 天
- 嘔吐、腹瀉、血尿
- 活動力驟降、嗜睡
- 明顯呼吸急促或喘
- 突然攻擊性改變、行為異常
- 排尿困難或頻繁跑貓砂盆卻無尿
健康檢查會做哪些項目?
檢查項目 | 目的 |
血液檢查 | 檢查肝腎功能、貧血、電解質異常等 |
尿液分析 | 評估泌尿系統與腎臟健康 |
影像檢查(X光/超音波) | 檢視內部器官狀態 |
糞便檢查 | 驗蟲、消化問題排查 |
牙齒與口腔檢查 | 預防牙周病 |
血壓測量 | 高齡貓重要指標之一 |
如何減少貓咪看醫生的壓力?
- 提前讓貓熟悉外出籠
- 搭配費洛蒙噴劑或舒壓墊
- 出發前保持冷靜,不緊張
- 與獸醫事先溝通,避免拖延就診
新手貓奴常見的迷思與誤解
- 「看起來很健康就不用檢查」:許多疾病早期無症狀
- 「貓不出門應該不會生病」:腎病、糖尿病、心臟病等都與生活習慣與基因有關
- 「健康檢查很貴」:相較後期治療成本,早期檢查更經濟有效
結語
定期健康檢查是每位飼主對貓咪一生健康的基本責任。不論你養的是年輕活潑的貓,還是進入老年的慢貓,提早掌握身體狀況,就是最好的愛與陪伴。下一次的年度健檢,別再拖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