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咪的健康來自於日常飲食的累積。不同年齡的貓咪,身體機能、活動量與代謝狀態都不同,因此在飲食選擇與營養比例上,也需要有所調整。本篇將從年齡劃分出三個階段,帶你深入了解該怎麼餵養你的毛孩,讓牠從小吃得健康、老來也有好體力!
為什麼貓咪不同年齡需要不同飲食?
貓咪是肉食性動物,天生需要高蛋白、高脂肪的飲食,但隨著年齡增長,牠們對熱量的需求、器官負擔與腸胃吸收能力都會改變。
- 幼貓需要快速成長、發育肌肉與免疫系統
- 成貓以維持體態與活動力為主
- 老貓則需控制熱量、保護腎臟與關節
幼貓階段(0~12個月):成長期需要高熱量與高蛋白
幼貓每天都在「拼命長大」,熱量與蛋白質需求是成貓的2倍以上。建議選擇標示「for kitten」或「成長期用」的飼料或主食罐頭。
- 餵食頻率:每日3~5餐
- 食物選擇:高蛋白高脂飼料、主食罐、鮮食(經獸醫同意)
- 營養重點:牛磺酸、DHA、鈣磷比例正確
切記,2個月以下應以「貓奶」為主,不可餵牛奶。
成貓階段(1~7歲):維持體態與活力的營養重點
成年貓活動力穩定,餵食的重點在於「維持理想體重」,避免肥胖或營養不均。
- 餵食頻率:每日2~3餐
- 食物選擇:標示「Adult」或「成貓用」的商品
- 營養重點:優質蛋白、適量脂肪、膳食纖維
多貓家庭建議分開餵食,以避免搶食與攝取不均。
老貓階段(7歲以上):減少負擔、保護器官的飲食策略
老貓的腎臟、肝臟功能逐漸下降,牙口也可能變差。此階段飲食應更加精緻與容易消化。
- 餵食頻率:每日2餐,少量多餐也可
- 食物選擇:標示「Senior」或「高齡貓用」產品
- 營養重點:低磷、低鈉、高消化性蛋白、關節保養添加物(如葡萄糖胺)
若貓咪有慢性病(如腎病),應遵醫囑採用處方飼料。
每日餵食份量與頻率怎麼抓?
以一般健康成貓為例,每公斤體重每日大約需 50~70 大卡熱量:
貓咪體重 | 建議熱量 | 相當於乾飼料份量(約) |
3 公斤 | 150~210 大卡 | 約 40~60 克 |
5 公斤 | 250~350 大卡 | 約 70~100 克 |
實際份量還需參考商品包裝說明及活動量調整。
濕食 vs 乾飼料:怎麼選擇才適合?
形式 | 優點 | 注意事項 |
濕食(罐頭、鮮食) | 水分多、適口性高、容易消化 | 成本較高,開封需冷藏保存 |
乾飼料 | 成本低、方便存放、清潔牙齒 | 水分少,需額外補水,腎臟病貓不建議單吃 |
建議可混搭濕食與乾飼料,並確保貓咪有充分飲水習慣。
特殊情況需調整:懷孕貓、節育後、肥胖貓
- 懷孕/哺乳期母貓:營養需求接近幼貓,可餵食幼貓飼料
- 節育後貓咪:新陳代謝下降,建議使用節育配方飼料,減少熱量
- 過重貓咪:應諮詢獸醫評估後,採用減重配方,搭配運動計畫
切勿突然減量餵食,避免肝脂肪症風險!
總結:關注飲食,從日常開始守護貓咪健康
毛孩的健康是靠日積月累的飲食習慣所建立。了解不同年齡層的營養需求,不僅能讓貓咪長得好、活得久,更能大幅減少未來的健康問題。從今天開始,調整你的餵食方式,為你的貓打造專屬的健康飲食計畫吧!